对剧本关注不够
受政策限制,先天不足,受国内审计方式限制。
中国动画的制作成本往往因为商业化程度低而短板。商业化程度低的原因是产品的服务价值。中国动画人今天必须研究的几个课题之二:日本模式和动画产业的思考。
从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中印的小学生,尤其是中国,其艺术成就从未超过其老师。即使在上个世纪,当这个学生成为侵略者,欺负老师的时候,他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还是落后的。在上个世纪中国被欺凌的时候,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中国的文化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与它的经济政治落后是不同的。相应的,中国动画诞生了,并且立刻展现了它独特的风格和光彩,这也是日本成年人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从这一刻开始,日本动画也悄然兴盛起来。在中国传统绘画和现代动画辉煌的影响下,在浮世绘等日本传统艺术的滋养下,日本动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以大和民族菊刀精神为核心,逐渐接过中国的权杖,成为东方动画的象征。
在当今中国的动画发展中,有两座大山,一座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范式,一座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范式。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如果我因为对日本的仇恨而否定日本在东方动画发展史上的地位,只能说是冲动;如果因为日本动画同质化严重,低俗动画泛滥而否定日本动画的整体价值,我只能说是目光短浅;如果我看不起日本动漫,否定中国对日本动漫的模仿和学习,那只能说我有骨气,只是没用对地方。毕竟辉煌已过,灿烂的中华文化无人问津,执着于短板,不拘一格。怎么才能复兴?曾几何时,日本动画落后于我们,但他们有善于学习的传统,后来者居上;现在的中国动漫落后,所以我们总是死抱着老祖宗的故事不放,也在厚颜无耻地呼吁疆域辽阔,羞于发问。这和晚清那些老牌颓废老佛爷有什么区别?
中国文化面对外来文化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极端自大。这些人总是坚持他们祖先的注释。一个老祖宗常说,这是出于害怕自我保护,害怕接受新事物,害怕自己的思维习惯被改变;另一种是极度自卑。面对新事物,似乎一切都比原来好,所以动不动就是西方。这也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始本能。他们害怕被抛弃,害怕不发展,害怕落后。但是,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极端,有时可能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然后存在于整个民族身上。在我看来,这种现象的出现是非常不好的,完全失去了唐朝的氛围和晚清以后的民族责任感。
日本动画有一套独特的体系。有人笼统地称之为“动画产业”,也有人极力主张动画在中国应该产业化。我对这个“产业”和“产业化”没有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但是我对它还有很多疑问?日本动画的繁荣完全是因为这种“工业”体制的实施吗,这个产业是在日本动画繁荣之前还是之后?中国动漫产业化的具体措施在哪里?教育也产业化了,后来学费高了,学术崩了,动漫也产业化了。会发生什么?
抛开体制和产业,就动画本身而言,日本动画的繁荣和火爆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它的动画本身又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一部严肃而有深度的日本动画结构,相信也会对中国动画的复兴起到借鉴作用。比如对于“霍颖模式”的分析,我可以看到这类动画的故事结构、精神内核、意志表达、文化运用等手法和结构。那么如果中国动画做出这么长的故事,我们是否也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呢?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虽然在日本动画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动画中存在着各种范式。如果我们对这些范式进行提炼和比较,就会得到日本范式的整体内核,这对于研究日本动画的发展和繁荣,从而给我们一面镜子,是很有帮助的。他在房山上有一块好石头,可以用来切玉。中国动画的复兴少不了模仿,但更重要的是回归和创造,进而获得突破。否则21世纪的中国范式难以形成,辉煌只能成为历史!/s101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