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休,字公美,孟州济源人。唐穆宗时期进士出身,官至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宣武节度使等。擅长书画,是唐朝有名的书法家。其人一生好佛,不食酒肉,相传金山寺的禅师"法海"就是他的儿子。裴休行事风格异于常人,被世人称为"宰相沙门",成了他那个时代人们嘲笑、轻薄的对象。
影视作品中的唐朝宰相
裴休是个典型的古董发烧友,他家收集了大量的文玩古董。裴休平生乐此不疲,常常引以为傲。要是打听到哪里有喜爱的文玩,裴休也会想方设法弄来收藏。
有一天他在曲阜任县令的表亲专门给他送来了一件古玩。裴休识得此种古玩叫"盎",只见该盎容量大概三斗(约合现代18升),短脖鸟足,圆口方耳,看上去古朴笨重。裴休第一眼看到此物,就喜欢上了这件古董。
出土的青铜器,后排中间类似于?盎?
裴休向表亲打听这件古董的来历。表亲告诉他这是曲阜农人开垦荒地时挖出来的古玩,盎上面有九个字的铭文,可无人能读。为了验证真伪,他曾经找来一位精通文字的秀才查看铭文。该秀才告诉他上面的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篆"。铭文的内容是"齐桓公会于葵丘岁铸"。
裴休少年时是出了名的"宅男",足不出户研习经文。又加上其爱好书法、字画,对古文字颇有研究。裴休看盎上的铭文确实是大篆,文字内容没有问题。齐桓公曾经九次会盟天下诸侯,第八次会盟天下诸侯的地点确实是在葵丘。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有大事发生时确实会铸造一些青铜器,刻上铭文留作纪念。
青铜器上的铭文
裴休反复研究,从这件古董的包浆、外形、铭文等诸多方面来看,确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西。这么一件古董又和历史事件有关,裴休视之若珍宝。自觉此物可媲美周景王之无射,魏献子之歌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