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
-维克多·胡赛诺的时间旅行者
最近,当我在北京的街道上骑车时,我总是想起这些话。于是记忆被拖到了遥远的童年。眼前模糊的背影,身旁清晰的侧脸,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元素都拼贴成一幅往事的画面。在十字路口,红灯变成绿灯。记忆的碎片被留下了。而我被人群推着往前走,来不及回头。
但是如果,如果岁月可以倒流?
1
时间回到一年前。
第一次看原版漫画的时候,就被封底的这些字戳到了。维克多·胡赛诺的笔法不同于马克·安托万·马修的黑白,也不同于克利斯朵夫·夏布泰的冷峻。他的画风很温柔细腻,融合了诗意和哲理。这一次,他要讨论的主题是“时间”。
书中主人公从小来到成人世界,意识到时间是随机的、神秘的、不断流动的。他还发现,每个人都有准确的时间概念。比如哲学家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期待和直觉是消磨时间的三种方式。对于主人公来说,他也有自己的时间三元组:历史时间、个体时间和日常时间。
但是,面对“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他还是觉得力不从心:“如果没人问我,我就知道答案;如果我必须试着向提问者解释,我说不出来。”
主人公接连做了两个梦。他第一次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地图中,由“过去的大陆”、“遗迹群岛”、“档案地”等一系列新奇独特的名字组成,聚集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瞬间。不幸的是,一些地区被关闭,无法进入。
他从地图的一边走到另一边,意识到时间的本质之一就是隐形。所谓的“地图”不过是时间的众多幻象之一,一切试图抓住时间的行为,比如人类发明的测量仪器,都只是影像,都不是时间。
在想象的指引下,主人公第二次来到了时光地铁。他被郑重告知,在时光地铁里,数字是国王,是神圣的象征。没有数字,就没有时间!
时光地铁提供了三条时间线:时间线、年龄线和小时线,每条线都是建立在一种计算社会生活时间的方式上。穿梭于“时间线”,主人公发现自己的时间三元组“历史时间、个体时间、日常时间”对应着时间地铁上的三种数字时间“实足时间、年龄时间、整点时间”。
第一个三分法是心理上感知的时间,第二个三分法是用数字计算的,虽然代表的是同样的时间。这两种二分法相互对立,相辅相成。它们是同一个现实的两个方面。这意味着时间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现实中。那么,心理时间和数字时间哪个更重要呢?
带着这个问题,主人公踏上了“时间线”,回望人类文明悠久灿烂的历史,以求找到答案:
公元前4000年,人类学会了用手指数数。
公元前2100年,计数和天体运动合二为一,发明了月亮棺材。
公元前1500年,发明了原始的古埃及历法。
在古罗马(公元1400年),出现了计量时间的机械钟。
1600年到1700年,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中引入了时间的概念,牛顿提出了绝对时间。
很久以后,爱因斯坦证明了牛顿的理论是不准确的。
似乎数字时间比心理时间更真实。最后,男主角来到了“年龄线”。在这条线路上,他每经过一站,时间就往前走一年,所有的乘客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老去一岁,奔向未来。幸好有人及时抓住了他,否则他会一直坐到生命的尽头。主角马上反方向坐地铁,逐渐变年轻,直到恢复正常年龄。
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不会去追逐这段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光了。唯一真实的时间是我们呼吸之间流动的“生命时间”。
合上书页的一瞬间,我们仿佛和主角一起顿悟:与其沉浸在对过去的怀念或对未来的憧憬中,不如珍惜每一刻。正如法国版的《SKAM》在第六季结尾时所说的:生活,就是今天。
2
维克多·胡赛诺(Victor Hussenot),出生于1985,2010毕业于南希美术学院,两次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青年奖提名。
这位年轻的漫画家承认,他从小就对漫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其他漫画家一样,他也受到丁丁系列、斯皮鲁系列、亚基拉等经典漫画的影响。然而,当时的胡塞诺并没有真正画漫画,而是转而学习绘画技巧。
同时,他也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埃里克·侯麦、弗朗西斯·特吕弗、佩德罗·阿莫多瓦、斯坦利·库布里克等人的作品都触动了他,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如何谈论深刻而复杂的感情。此外,在哲学上,加缪和萨特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毫无疑问,20世纪末的“Upa浪潮”对斯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在1960年,雷蒙·克诺就创立了“吴立波”,即“潜在文学工作坊”。弗朗索瓦·雷欧奈随即宣布,这一趋势不应只停留在文学领域,而应围绕一个更大的“OU-X-PO”,涵盖人类知识的所有领域。直到1992,“Upa波”,也就是“潜力漫画工坊”终于出现了。
起初,“Upa Wave”是由Thierry Groensteen、Lewis Trondheim、JC Menu等人发起的。其标志性作品Moins d ' Unquart de second pour vivre由Jean-Christophe Menu绘制,Lewis Trondheim执笔。最早发表于1990的L'Association,收录于?在perluette系列中。
2011年,胡塞诺发表了第一部漫画《拉卡萨》,其中正方形内的区域代表现实世界,正方形外的空白代表想象世界。这部漫画延续了他早期的《勒·高弗里耶》(le gaufrier)的概念和内涵,从中可以认识到“Upa wave”的一些特征,即符号迭代。
胡赛诺通过描绘广场上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来探索人类生存的本质。在2014的《Au pays des lignes》和2016的《Chemin des纪念品》中,他抛弃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重新玩起了“代码”游戏。在Les gris colorés (2016)中,色彩取代了文字来表达人物的感情和思想。
而在《时间旅行者》(Les?Toiles du temps,2017),他将水彩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不仅如此,这次的分镜也是千变万化,令人惊喜:有时是你面前的一堵高墙,有时是时间手中的工具,有时是一朵云,一本书,一只手或者一辆马车...《时间旅行者》就像一列关于缓缓前行的影像列车,带领读者在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中破译时间的密码。
三
说起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在东西方文化中,时间永远是永恒的主题。中国自古有句名言“逝者如斯夫,昼夜不舍”,敦促人们珍惜时间。
西方文学中也有许多围绕时间展开的叙事。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uk)在《太古与其他时代》中,以碎片化、混杂化的方式描绘了84段时间,整理出一幅华丽的历史画卷。
或者说,时间是莫奈画中鲁昂大教堂的光影变化,是敦煌莫高窟一点一滴的细致还原,是《十年》、《时光大盗》和《你曾是少年》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背后的内心悸动。抽象的时间可以变得如此具体。一年又一年,我们被时间纠缠,紧紧依赖着时间。
书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私人的时间定义。我和读者或者翻译是一样的。
时间旅行者总让我想起2019的夏天。当时我离开学校,开始工作不到一年。很多时刻,成人世界带来的束缚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些善良的大人。我常常记得那个夏天,我在午后的阳光里去了咖啡吧,要了一杯冰镇的美式。晚上在西单商圈的树影上打卡吃东西。晚上,空荡荡的护国寺,我们去了平安巷,坐了最后一趟4号线。我们去798看了荒木经惟花展,去天桥看了奥涅金和巴黎圣母院,在二七剧院做了一个快乐的“梅溪湖姑娘”,在丰惠园一次又一次的家庭聚餐。是他们组成了那个夏天我最难忘的时间坐标。
2020年我们最喜欢的日本食品店熬过了最难熬的一天。前几天又去了一次,片场的那句话还在:比起结局,第一次见面真的很精彩。你用日语读给我听的那个晚上,我哭得死去活来。如果岁月能倒流,我当时说不出的感谢,这次请大家一起签收。
去年夏天遇到这本书,我感到很幸运,我真的很高兴能成为它的译者。它陪我度过了那段不寻常的时光,我当时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也许你是在一个盛夏,或者隆冬、早春、深秋的时候遇到的。让四季交替,希望它能给你带来些许安慰,也希望你能和我一样喜欢它。
四
出版前,我和编辑一起讨论了中文书名。法语标题是L' Toile du temps,直译为时间之星。
我们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选择《时间旅行者》。
也许,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
李奇
2020年夏天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