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生今年70多岁了,头发花白,但他天真、率真、有活力。采访中,沈老师时而大笑,时而手舞足蹈,完全没有七十岁的苍老和世故。作为一名专业摄影记者,申金生擅长的是抓拍。从《麻雀的精灵》中杨丽萍摇曳的舞姿,到藏族姑娘脸上纯真灿烂的笑容,从叶于谦先生认真俏皮的表情,到冰心女士认真听取意见的态度,从北京雄伟的古建筑,到后海委婉温柔的夕阳,他都能用镜头捕捉到无限延伸的瞬间。但除了赞美和回报,他觉得摄影并不能完全表达他的感受。于是退休后,他又拿起笔,去画画。
其实沈金生本来就是中央美院的毕业生。50年代学生时代,师从李可染、叶等名师。在65438-0977调到舞蹈杂志之前,一直从事美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在他退休了,不用像过去那样赶任务,时间也自由了,于是又恢复了绘画创作,重操30年前的老本行,创作了多幅不同风格的画作。在这次展览中,一幅名为《垦灯盘》的油画着实吸引了观众的目光。画面上,一个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强壮登山者面带微笑,脸上流露出坚韧和胜利的表情。这是一部让沈金生非常自豪的作品。看着这幅画,听着他的故事,突然觉得画中的人其实就是自己的写照:面对艺术和摄影两座高峰,他总是带着快乐和必胜的信念在攀登,就像他为这幅作品引用的毛主席的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
沈金生是一个视事业为生命的人,很少考虑自己的身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轻的他为了给矿工们描绘美好的生活,去赵辛店的矿上和矿工们同吃同住,好几次差点出事。为了画好新疆,他去了新疆几年。如今年纪大了,为了画好北京,他还是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写生,风雨无阻。听到老人的这些描述,笔者不禁要问:“为什么停笔这么多年又开始画画了,还办画展?”今天新人辈出,你不觉得有压力吗?”沈金生笑着说,“我有什么压力?我不想出名也不想赚钱。这是个人爱好,我没心思跟年轻人比。政府很重视我们,视我们为财富。我举办这个展览,也是对我人生的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