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是最丰富的“语言”,没有声音却比有声的传递更加意味深长,读懂别人脸色的神采就是读懂了别人一半的心思。
“笑里藏刀”之计,是一种使人防不胜防的策略。在敌不过强而有力的对手时,为了求得生存,或者跟该对手不发生正面冲突而欲削弱对方的力量时,笑里藏刀不失为一个好计谋。
人与人之间会有许多防线,不可轻易穿越。不要以为凡是对着你微笑的人都不会为难你,不会折磨你。相反,恰恰是这伙人会在关键时刻收敛笑意,猛然一下把你击倒。最稳当的办法是:一定要察觉出笑意里面到底有多少善恶的成份。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春天的早朝,天刚破晓,金碧辉煌的太和殿里,对对宫灯灿灿,炉炉御香袅袅。五鼓刚响,年近八十,精神矍铄的乾隆皇帝坐着乘舆,由内侍缓缓推进殿中,然后登上宝座。早已立在丹陛两侧的文武百官,一个个甩下马蹄袖,齐崭崭进行三跪九叩之礼后,看着皇上手势,才站立起来,按品级归于班次,静听皇上训示。
端坐御座的乾隆皇帝,看上去兴致特别好,静静听完几位大臣奏报国事之后,便笑着对侍立在旁的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户部三部尚书的和王申说:“上年甘肃撒拉族、回族造反,赖卿亲率大军将其剿灭,至今未曾加爵,特赏赐红宝石顶一颗,以资奖励。”说罢,便挥手令太监将宝石顶拿来,和珅双手接过宝石顶叩头谢恩。
红宝石顶是一种极其珍贵又极为荣耀的物品,站在朝堂之上目睹这一赏赐的文武百官,有的羡慕,有的愤恨,有的则投去嘲讽的眼光,他们口中不言,心中则无不埋怨皇上不应将这珍贵物品赏赐给这种贪官。
和珅朝罢回府,坐在轿子里用手抚着这颗贵重的宝石,脑子一转,决定大肆庆贺一番:一则可以借此炫耀皇上对自己的宠爱,抬高身价;二则借以捞一把钱财。
第二天,和相府里果然热闹起来,内内外外,张灯结彩,鸣炮奏乐,像操办喜事一样。相国受赏,宴请客宾的消息传出,京城内外一群趋炎附势、拍马溜须的官员和那些想走和珅门路的无耻之徒,一个个都携带厚礼,登门贺喜。一时间,宾客盈门。相府门前一连几天车水马龙,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和相府中大肆庆贺的消息传到内阁大学士刘墉那里。这位疾恶如仇、一心要惩治贪官的大学土,在书房来回踱步,思考着惩治方法,想来想去,决定将贾五找来。贾五是江湖上有名人物,有兄弟六人,劫富济贫,行侠仗义,横行数省。
有一年,贾五单身进京,身患重病,躺在东门一家客店,气息奄奄,店伙计怕他死在店里,用一块木板抬着,准备丢弃在荒郊野地。恰逢刘墉微服私行,来到客店门前,见伙计抬着一具死尸,一时好奇,走近一看,见此人相貌堂堂,生有异相,鼻孔中还有一丝气息,忙止住店伙计,拿出钱为他延医治疗,终于将其救活。走时又赠送盘缠,贾五不忘救命之恩,每年必来看望刘墉一次,此时哈在府中。
贾五闻听刘大学土相召,急忙来到书房。只见刘墉眉宇间一股怒气,忙问题:“大人,有何为难之事?”
刘墉叹了口气,便将前天早朝皇上当着百官的面赏赐和珅红宝石顶和这个和珅借机大肆庆贺的事说了一遍,说完,正色道:“找你来,是看有什么方法将这奸相整治一番,出出朝中大臣们心中的一口恶气。”
贾五说:“今日在下在街上游玩,果见和府张灯结彩,门前的轿马将街道堵塞,行人无不痛骂,这整治嘛,小人倒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贾五凑上前去在刘墉耳边悄悄说了一遍,说得刘墉朗声大笑,连声说:
“好,好!”
于是,一场闹剧在和相府正式开演。
和相府坐落在北京东城的一个胡同里,宅第十分宏伟,两扇红漆大门装饰着黄铜兽环,大门上挂着几只大红宫灯,更显得威武气派。庆贺御赐红宝石的宴席虽然已经进行了两天,贺客仍然川流不息地来来去去。每来一批客。
人,和珅照例要将皇上赐的红宝石用大红盘盛着,由两个美貌丫环抬出来炫耀一番。
第三天,大厅里宾客特别多,有京官,也有地方督、抚派来的庆贺特使。
和珅这几天特别高兴,他红光满面,周旋在宾客中间。他照例令人将红漆盘上的红宝石端到大厅,只见光彩熠熠,满室生辉,宾客中一些拍马溜须之徒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唱赞歌:
“皇上赐予和相国这颗珍贵宝石,真是旷世隆恩!”
“只有相国功勋盖世,才能带这红宝石顶。”
“听说这颗红宝石,乃西洋国进贡而来,可算是罕见奇珍。”
在一片赞扬声中和珅醉眼迷离,满脸笑容,一副得意洋洋、踌躇满志的神态。
忽然,门上传呼:“圣旨下。”
宾客们一听,都呼的一声,站立起来,悄悄议论说:“必是皇上又有新赏赐,真是皇恩浩荡。”
和珅听说太监到,也猜定皇上必有新的赏赐,要不就是宣召进宫,商谈军国大事,忙命诗人摆设香案,自己则重整冠带,喜滋滋地来到大厅。只见一位传旨太监,衣冠华丽,神态庄严,站在香案前面,大声道:“和珅接旨。”
和珅趋前几步,跪在地上听候宣旨。
只听传旨太监大声宣读圣旨道:“查文华殿大学士和王申,督办兰州军务,总兵图钦保阵亡,和珅匿不上奏,于边事多有掩饰,兹念前功,不予深究,着收回前赐宝石顶,以示薄惩。钦此。”
和珅高高兴兴来接旨,指望皇上有新的赏赐,万万没有想到等来的不仅是一顿训斥,还要追回宝石顶。一场庆贺御赐红宝石歌功颂德的宴会,霎时间成了和珅出乖露丑的集会,真是天威莫测。和珅想到这里,只觉得头脑嗡嗡作响,天旋地转,差点要倒下去。他挣扎着稳住神当场将红宝石顶拿了出来,双手递给太监,然后磕头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接过宝石顶也不耽搁,径直大摇大摆地走出府门,登车而去。
和珅自从受宠以来,何曾受过这样的羞辱,简直丢尽脸面。送走传旨太监后,心中又气又急,想起自己这些年,贪赃枉法,瞒天过海,扣留贡品甚多,如若深追,不仅会撤职查办,废为庶民,甚至会绑赴法场。想到这里,顿觉头重脚轻,跟前一黑,“咕咯”一声,跌倒在地,双目紧闭,不省人事。
家人们慌手手脚,扶的扶,搀的搀,七手八脚将和珅弄进后堂,赶忙延医抢救。满堂宾客,见此情景,哪还有心思喝酒,也不等主人相送,一个个自动溜走。一时间,热热闹闹的大厅只余十几桌残席摆在那里,冷冷清清,死气沉沉。
和珅经医生抢救,吃了几付安神药,神志渐渐清醒过来,叫师爷写了一份告病的奏章,向乾隆请假休养,自己成天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第三天,和珅正躺在床上猜想,忽见家人禀报,太监又到。和珅犹如惊弓之鸟,命人先请太监到厅上等候,自己起床,穿好袍服,颤悠悠地来到大厅。这次来的太监与上次不同,态度十分温和地说:“皇上听说中堂患病,甚是挂念,特送来补药一盒,务望安心休养。”
送补药的太监刚走,第二批太监又到。这个太监是领着御医来为和珅看病的。御医刚走,赐御膳的太监又来。两天太监接二连三的到来,使和珅在疑惧之中又升起一线希望。他想:皇上虽然一怒之下追回红宝石顶,看来还是不究既往。面圣以后,只要自己竭诚悔过,一定能够重获皇上欢心。这样一想,精神大振,病顿时好了一半。
第二天早晨上朝,会见文武百官,想起宴席上追回御赐红宝石的一幕,脸上还觉得火辣辣的,很不是滋味。等到退朝,正要乘轿回府,忽然一个太监上前:“万岁爷有旨,宣中堂偏殿觐见。”
和王申心中又是一惊,带着惶恐的心情随内侍来到偏殿,见了乾隆,叩拜《在地。
乾隆注视和珅面容,笑着说:“看卿面色,似无病容,可曾痊愈?”
和珅奏道:“蒙皇上赐医赐药,病体已经康复。”
乾隆又问起边塞兵力部署情况,和珅一一回答。谈话中,皇上不仅只字未谈掩饰边事和冒领军饷之事,而且一如既往,和颜悦色,和珅猜测皇上怒气已消,一颗吊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皇上注视和珅帽上仍然缀着红珊瑚顶戴,随意问道:“朕前日赐卿的红宝石为何未戴?”
和珅一听红宝石,心中一震,极其尴尬,认为这是皇上有意讽刺他,连忙俯伏在地,叩头说:“奴才有罪,深负圣恩,宝石顶已蒙陛下追还,怎能复戴?”
乾隆听说红宝石已经追还,颇为惊讶,忙问道:“你说什么?红宝石被迫回了,谁追还的?”
和珅这时也怔住了,便将太监长相、服饰和追还经过,详细述说一遍。
乾隆听了越发惊奇。立即传令查问,先是吏部,吏部回答无人传旨;再问礼部,礼部回答没有人敢做这种事;最后传见军机处,军机大臣回奏,不知道有这件事。
乾隆震怒,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冒充太监假传圣旨,诈骗大臣,严令九门提督阿森泰限期将骗子捉拿归案。
和珅弄清皇上没有传旨追还红宝石,虽然大放宽心,但那天在满座宾客中被人戏弄一场,骗走御赐红宝石,自己却一无觉察,出尽洋相,心中更加恼怒,回到府中,又下了一道手谕给九门提督。
皇上的严旨和御前大臣的手谕,一齐颁发下来,犹如泰山压顶。阿森泰怎敢怠慢,立即传齐所辖左、右、南、北、中五个巡捕营的营官,顺天府管辖的东、西、南、北四路厅的捕盗同知,大兴、宛平两县的巡检,传达旨意,传看手谕,研究办法。会后一齐行动,于是北京城顿时热闹起来。城门门来往行人遭到盘诘,茶肆、酒楼、妓院、戏院、栈房、旅店被搜查,大街小巷布满便衣捕快,全城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惶惶不安,人人自危。
但是三天过去,五天过去,未见骗子踪影。
这天,和珅朝罢归来,回到后堂,刚坐下休息,门房禀报:“启禀中堂大人,九门提督派了一名营官求见相爷。”说罢,呈上九门提督的名刺。
和珅感到诧异,刚在朝堂没有听说有什么事,怎么这时又派人来,想是盗案有了线索,忙说:“叫他进来。”
不一会儿,进来一个瘦小的人,身着参将服饰,年纪四十多岁,两眼炯炯有神,双手捧着一个包袱。
“参见相爷。”嘴内说着,却不行礼。
“有什么事,要见本官?”和珅坐在椅上慢条斯理地问。
参将从容禀道:“启禀相爷,卑职乃是九门提督衙门南营参将。今天上午,奉命搜查宝石顶,在崇文门见到一个商贩模样的人,卑职看到他左看右看,神色慌张,便上前盘问。那人躲躲闪闪,前言不对后语,卑职将他抓住,从他的衣服底层搜出一颗红宝石,当即呈交九门提督。提督要末将送来,请中堂大人过目,看看这颗红宝石是真是假?”说完双手将包袱呈了上来。
“啊!”和珅听说红宝石已经查获,又惊又喜。
连忙接过包袱,打开一看,正是皇上御赐的那颗红宝石,红光闪闪,不禁一阵狂喜,伸手不断地抚摸着。
这时参将又禀道:“禀相爷,九门提督请示,这骗子如何处理?”
和珅大声说:“你回去告诉你家大人,立即把骗子押到我这里来。我要见识一下,这胆大包天的骗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参将回答:“卑职遵命。不过,红宝石乃御赐宝物,请相爷写个收据,卑职好回营销差。”
和珅说:“你很会办事,收条一定要写,刚才本官一高兴就忘记了。”说完,拿过一张名片,在上面写了几个字,交付参将,并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这次追回红宝石有功,本中堂要栽培你。”
参将说:“多谢相爷恩典,卑职姓贾名丁。”
和珅又命人取出一百两银子,赏给参将。参将也不推辞,接过银子,告辞而去。 、 御赐红宝石收回,和珅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午饭时多喝了几口酒,抚摸失而复得的红宝石,对九门提督阿森泰的缉捕工作极为满意。又想到明早上朝时,头上重新缀着红光熠熠的宝石顶戴是何等荣耀,并决定早朝时就奏明圣上,提升阿森泰的官职,还有送来红宝石的那位参将也要提拔。正在遐想之际,家人又来禀报:“九门提督求见。”
“好,好,我正要谢他,传进来。”和珅欣喜地说。
九门提督阿森泰愁容满面地来到客厅,见了和珅,趋前几步参拜:“卑职特来向中堂谢罪。”
“大人立了一件大功,何罪之有?虽然超过限期,情有可原,情有可原。”
和珅笑道。
阿森泰听说自己没有罪,还有大功,脸色大变。他知道和珅的为人,这样正话反说,正是在责怪自己没有把事办好,赶忙说:“大人责怪卑职无罪有功,深感内疚。非是卑职不尽力,实因京城地面大,人烟稠密,虽然布下数百捕快,仍如大海捞针,毫无踪影。特来恳求相爷。”
和珅脸色一沉,极不高兴地说:“大人追回红宝石顶,老夫感激不尽,却为何口口声声说要谢罪,当面戏弄老夫?”
九门提督见和珅发怒,并说自己在故意戏弄于他,一时也摸不着头脑,忙说:“卑职适才所言句句是实,怎说戏弄相爷?”
“你上午派参将送来红宝石,下午又口口声声说尚未查获,要求宽容限期,这不是戏弄老夫是什么?”和珅厉声说道。
九门提督更加惊讶,忙说:“卑职未派人来相府,岂敢戏弄相爷。”
“你看,”和珅揭开锦盒,内面现出一颗红光闪闪的宝石,“这是你上午派参将送来的这颗宝石,正是御赐之物。那参将姓贾,老夫赏赐了他一百两银子,还准备栽培他一下呢!”
九门提督见红宝石确已追回,又惊又喜,喜的是御赐之物已经收回,了却了自己职责,惊的是自己确未查获红宝石,又是谁敢于冒充参将居然将原物送回,忙说:“恭喜相爷收回御赐之物,只是卑职实在没有派人送宝石。待我回去查一查,看是谁抓住骗贼,追回红宝石,又送还相府的,也好给他请赏。”
从九门提督的神态和对答中,和珅已知道送回红宝石之事他委实不知,联想到刚才送回红宝石的参将不是京中口音,语气生硬,肯定必是骗贼自己送还,然则此贼当初骗走又为何送还?虽然尚存疑虑,但宝石已还,何必又生事端,忙说:“不用再查了,你即使布置全城捕快再查十天,也查不出结果果的。”
九门提督也醒悟过来,忙问题:“大人认为这件事仍是那骗子所为?”
和珅点点头。
九门提督大发脾气:“胆大的骗贼,真是无法无天,卑职回衙务必将此贼拿获。”
和珅长叹一声:“不要再兴师动众了,你想想,这贼人既能假冒太监,骗走红宝石,又能冒充参将送回红宝石,一收一送,如同儿戏。我等被他戏弄了一阵,至今仍蒙在鼓里,没有高超的技巧,天大的胆量是做不出来的。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追紧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好在御赐红宝石已经收回,就不要再查了。”
九门提督从骗贼送还红宝石之事,早已领教贼人的厉害,刚才故意发怒,是做给和珅看的,现在和珅自己不敢追查,正好顺水推舟,就此收兵,连连说:“相爷说得有理,卑职遵命。”便起身告辞。
轰动一时的红宝石案就此不了了之。
事后,和珅才知道是刘墉派人所为,很想在皇帝面前告他一状,苦于没有证据,只好含恨在心,伺机予以报复。
果的。”
九门提督也醒悟过来,忙问题:“大人认为这件事仍是那骗子所为?”
和珅点点头。
九门提督大发脾气:“胆大的骗贼,真是无法无天,卑职回衙务必将此贼拿获。”
和珅长叹一声:“不要再兴师动众了,你想想,这贼人既能假冒太监,骗走红宝石,又能冒充参将送回红宝石,一收一送,如同儿戏。我等被他戏弄了一阵,至今仍蒙在鼓里,没有高超的技巧,天大的胆量是做不出来的。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追紧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好在御赐红宝石已经收回,就不要再查了。”
九门提督从骗贼送还红宝石之事,早已领教贼人的厉害,刚才故意发怒,是做给和珅看的,现在和珅自己不敢追查,正好顺水推舟,就此收兵,连连说:“相爷说得有理,卑职遵命。”便起身告辞。
轰动一时的红宝石案就此不了了之。
事后,和珅才知道是刘墉派人所为,很想在皇帝面前告他一状,苦于没有证据,只好含恨在心,伺机予以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