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历来都是博大精深,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运用,就有不同的含有。尤其是古汉语和现在的汉语,有些字还是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在《列子?汤问》当中有一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当中有一句?其日中如探汤?,其中的?汤?其实不是我们现在喝的汤,而是热水。比如在北魏民歌《木兰辞》当中有一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诗歌当中的?爷?,其实是父亲的意思。所以,用现代人的话,去理解古代汉语,会闹出很多笑话的。那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是指的母亲还是女儿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属于古代俗语,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从字面理解,这句话当中的?娘?可能是母亲的意思,但是真像我们理解的意思吗?其实,我在写问答的时候,已经用到过很多次了。我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当中的?娘?未必,是?娘?的意思。其实,?天要下雨?,我们都遇到过,这一种自然现象,人为无法干预,天要下雨,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然而?娘要嫁人?,如果理解为母亲要嫁人,这是一种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吗?很显然,不是。如果,我们把?娘?理解为?少女?、?姑娘?或者?女儿?,那就对了。为什么,理解为?女儿?是正确的呢?因为古代少女到了出嫁的年纪,必须嫁出去。因为在古代,女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必须出嫁,如果到了出嫁的年龄,父母不把女儿嫁出去,是要犯法的。所以,把?娘?理解为母亲更加恰当。根据《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也就是女子到了15岁还不嫁,父母是要一起坐牢的。所以,在古代女儿不嫁不行,这个是法律规定了的,除非家人想坐牢。不然,无人能够阻挡女儿出嫁。
不过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估计很多人看过,所以就不详细说了。也就是古代一个叫朱耀宗的书生考中饿了状元,皇帝见他一表人才,就把他招为驸马。朱耀宗觉得有今天,都是母亲的功劳,于是向皇帝说明的原因,认为母亲寡居多年,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希望皇帝为她母亲立一个贞节牌坊。谁知道母亲已经有了心上人,因为以前害怕影响他的学习,才没有嫁人,现在看到儿子衣锦还乡了。她打算结婚,谁知道儿子为她在皇上面前求了一个贞节牌坊,如果推迟这是杀头大罪。母亲也很为难,于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其洗衣裙,如果第二天干了就不嫁,如果第二天不干就嫁人。谁知道,第二天下雨,衣服没干。也许这是天意,所以阻挡不了父母出嫁。所以,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是这么来的。
感觉这个故事,天衣无缝啊!古人就是这么顽皮,我也无力反驳。不过,古代的俗语,都有一定的道理。天要下雨很好理解,就是那个?娘要嫁人?有点复杂。毕竟按照现在的理解,?娘?就是母亲的意思。不过,我认为古人的所说的娘,应该不是现在我们认为的?母亲?有可能是?新娘?要嫁人,或者?姑娘要嫁人?,为了顺口就省略掉了一个字,所以现在才惹出这么大的争议。